在香港,信用卡與私人貸款相當普及。不少市民同時擁有三至五張信用卡,當月供超出收入,甚至只還最低還款額時,利息會滾大,形成「以卡養卡」的惡性循環。
當債務壓力越來越大,許多人會尋找 香港債務解決方案,其中一個常見的選擇是 債務重組。而市面上不少聲稱能「一筆清」、「100% 成功」的 債務重組公司,也開始進入債務人的視線。
但究竟這些公司是否可信?它們和銀行、非牟利機構有什麼分別?本文將深入分析 債務重組公司 的真相、優缺點、常見陷阱,以及替代方案,幫助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。
一、什麼是債務重組公司?
所謂的 債務重組公司,通常是一些商業中介或財務顧問公司,它們聲稱能夠協助債務人與銀行或財務機構協商,將多筆高息債務整合成一筆利率較低、期數較長的貸款。
這類公司常見的服務包括:
協助債務人整理所有卡數與貸款;
代替債務人向銀行申請債務重組;
提供「一筆清」、「舒緩供款」等方案;
收取顧問費、手續費,金額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。
👉 簡單來說,它們不是銀行,而是「代辦人」。
二、債務重組公司的優點
有人代辦
債務人毋須親自與多間銀行溝通,省時省力。
提供專業意見
對於不熟悉債務程序的人,這些公司能提供一個大概方向。
減少心理壓力
由中介代為處理追數或協商,債務人可暫時減輕壓力。
三、債務重組公司的壞處
收費高昂
手續費可高達數萬元,即使最終不成功,費用通常不會退回。
無法律保障
這些公司沒有任何強制力,能否成功全看銀行是否同意。
誇大成效
常見宣傳口號如「100% 成功」、「免還本金」,大部分並不真實。
延誤時機
債務人若過度依賴中介,可能錯失及早自救的機會。
個人資料風險
部分公司要求提供身份證、銀行資料,存在私隱外洩風險。
四、債務重組公司 vs 銀行
銀行:直接提供債務重組貸款,利率較低,條款清晰。
債務重組公司:只充當中介,代辦銀行重組申請,並收取高額費用。
👉 若問「哪一間比較好」?答案通常是:直接找銀行比找債務重組公司更可靠、更便宜。
五、債務重組公司 vs 非牟利機構
非牟利機構(如消委會、明愛):提供免費債務輔導,幫助整理財務,甚至協助與銀行談判。
債務重組公司:商業機構,主要以收費賺取利潤。
👉 如果想尋求協助,非牟利機構比中介公司更值得信賴。
六、債務重組公司 vs IVA
IVA(個人自願安排) 是由法院認可的法律程序,若 75% 的債權人同意,所有人都必須遵守,甚至能減免部分本金。
債務重組公司:沒有法律效力,僅協商,銀行可拒絕。
IVA:具法律保障,適合債務金額龐大的人。
👉 若債務超過百萬,IVA 往往比債務重組公司更有效。
七、債務重組公司 vs 破產
債務重組公司:協助重組,但仍需償還全部本金與利息。
破產:徹底免除債務,但需承擔清算資產、信用毀滅、職業限制等嚴重後果。
👉 若已完全無法償還,破產才是最終出路,而不是依賴中介公司。
八、債務重組公司的常見陷阱
廣告誤導:「百分百成功」、「免還本金」。
先收高額費用:即使最後失敗,也不退款。
假裝銀行代理:部分公司會冒充銀行合作伙伴。
資料外洩:債務人提供的個人資料可能被濫用。
九、真實案例
案例一:高昂代價
張小姐欠下 40 萬卡數,支付 3 萬元給債務重組公司代辦,但銀行最終拒絕重組。結果她債務未解決,還白白損失一筆錢。
案例二:成功自救
陳先生累積 30 萬港元信用卡債務,直接向銀行申請「卡數一筆清」,利率降至 9%,月供由 12,000 元減至 5,000 元,五年內成功清還。
十、誰適合找債務重組公司?
老實說,大部分情況下,不需要找債務重組公司。但若符合以下情況,或許可以考慮:
完全不懂流程、不知如何與銀行交涉;
願意支付中介費換取便利;
能接受最終不一定成功的風險。
十一、專業建議
優先找銀行:利率最低,手續透明。
尋求非牟利機構協助:免費輔導,避免誤墮陷阱。
避免中介公司:除非完全無力處理,否則應自己或透過機構處理。
若債務龐大:考慮 IVA,比中介更安全有效。
破產為最後選擇:影響最大,不宜輕率考慮。
十二、結論
「債務重組公司」雖然能提供協助,但它們並不具備法律保障,而且收費高昂,很多廣告更誇大成效。對於大部分債務人來說,直接向 銀行 申請重組,或尋求 非牟利機構 的協助,會比透過中介公司更可靠、更划算。
如果債務金額龐大,IVA 比中介更有效;若已完全無力還款,破產才是最後出路。
最重要的是,債務人必須了解不同方案的 利與弊,避免被誤導,並建立正確的理財習慣,才能真正走出債務陰影。